張天雷:北京曲藝團藝術創作部負責人、青年相聲演員、編劇,師從曲藝名家李菁先生。曾擔任京味兒舞臺輕喜劇《手藝》、相聲劇《師?父》編劇。近年來,北京曲藝團高度重視藝術人才培養,張天雷作為突出的青年創作型演員曾創作相聲《誰說我有病》榮獲CCTV相聲大賽專業組銀獎;創作、表演相聲《要不要“要”》《守“豬”待富》《看我行不行》《哎呦,爺爺》等作品,連續四屆榮獲《北京青年相聲節新作品比賽》一等獎。2020年初,代表北京曲藝團參加了中共中央國務院春節團拜會演出。
葛袁亮:中央戲劇學院教師,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博士在讀,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最佳導演,中國音樂劇協會會員。主要作品:話劇《陜北公學》《梁?!贰秴怯裾隆贰堕_心晚宴》《武林時空》《微時代之囍人》《ilover》《兄弟,別鬧》等;兒童劇《辰辰大冒險系列1-2》《甲蟲山谷》等;大型原創音樂劇作品《燧石》等;影視作品《極品健身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影中的印記》戲劇總監、《奮斗的青春——2022五四青年特別節目》戲劇導演,嗶哩嗶哩元宵特別節目《上元千燈會》戲劇總監,《世界的盡頭——三寶經典音樂劇曲目音樂會》導演,《一饌千年》、《海報里的英雄》等戲劇導演。
林蔚然:國家一級編劇,北京演藝集團《新劇本》雜志主編。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戲曲學系,從事舞臺劇、影視劇、藝術評論創作至今。主要作品:話劇《人間煙火》《喜相逢》《請你對我說個謊》《飛要愛》《馬路天使》《秘密》《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愛,轉機》《北梁人家》、《大國工匠》《家長會》《天真之筆·郁達夫》《尋她芳蹤·張愛玲》《西遷》,相聲劇《依然美麗》,京劇《少年馬連良》,北京曲劇《歌唱》《無處不在》,電視劇《我們生活的年代》《無影燈下》,電影《閉嘴!愛吧》等。作品多次獲國家、省部級獎項,并受邀赴英國、德國參加展演,劇本翻譯為英、德、意多國語言于國內外出版。
李菁,國家一級演員,北京曲藝團曲藝名家。師承快板表演藝術家梁厚民先生、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杰先生。北京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快板藝術委員會委員、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快板代表性傳承人。曾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紅金龍杯全國快板書展演金獎,立白杯全國相聲小品大賽專業組一等獎,第六屆CCTV相聲大賽專業組銀獎、最佳捧哏獎,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三等獎,連續多年被業內評選為“青年笑星”、“曲藝之星”、年度曲藝人物等稱號。2019年作為北京文學藝術界代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群眾游行“中華文化”方陣。
孔令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曾擔任中央電視臺《電影中的印記》戲劇導演,第二十屆江蘇省運動會開閉幕式,2022年嗶哩嗶哩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戲劇導演、表演指導,北京外國語大學八十周年校慶晚會總導演,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教育系統建黨一百周年晚會總導演等。導演作品:話劇《愛。別怕》、肢體劇《倀鬼》、音樂劇《玩具大營救》等。
許妍,北京演藝集團新劇本雜志編輯,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碩士研究生,中國話劇史論方向。自2018年起負責《新劇本》雜志專題策劃、文章采寫、編輯、校對等工作。主要編劇作品有:音樂劇《假如明天是昨天》、騰訊出品網劇《煥臉》等。
沈云飛,北京演藝集團新劇本雜志編輯。畢業于英國皇家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戲劇學專業。在話劇《少女的晚宴》、《阿聶塔·卡茲羅·羅塔的方法論》(與智利團隊合作)、電影《time aftertime》等多部戲劇與影視作品中擔任編劇、演員和制作人,并參與多部戲劇作品的策劃和組織工作。
桑宇,國家二級舞美設計師,中國評劇院舞美燈光設計、舞臺監督。曾擔任評劇《新亭淚》、《藏地彩虹》、《母親》、《血火征程》、《目連之母》、《馬背上下》、《偽裝者》、《祝?!?、《鐘離劍》等劇目的舞美設計助理及舞美技術管理工作。
北京曲藝團以其純正的京腔京韻和濃厚的京味兒文化,受到京城百姓乃至全國人民的喜愛,為首都演藝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七十年間,北京曲藝團雖幾易其名,先后以北京曲藝三團、北京市曲藝曲劇團、北京市曲藝團、北京歌舞曲藝藝術中心、北京歌劇舞劇院對外展示,但卻始終保持著北京曲藝的固有本色和原始韻味,佳作頻出、碩果累累,先后創作大量曲藝作品,并以傳統曲藝和京味兒作品享譽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曾多次遠渡重洋,先后到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巡回演出,受到當地觀眾廣泛贊譽。
與此同時,北京曲藝團還涌現出大批曲藝表演藝術家和著名笑星,如高德明、王長友、孫寶才、高鳳山、王世臣、羅榮壽、良小樓、韓德福、尹福來、關學曾、孫雅君、趙振鐸、趙世忠、劉司昌、梁厚民、陳涌泉、馬玉萍、馬靜宜、李金斗、笑林、李國盛、王謙祥、李增瑞、李緒良、張蘊華、張長來、王文友、王玉蘭、李偉建、武賓、劉穎、于謙等。
2015年北京曲藝團重新復建,復建后的北京曲藝團更是以全新面貌和超強陣容為世人矚目,他們當中有國家一級演員、京韻大鼓名家種玉杰,國家一級演員、鐵片大鼓名家王淑玲,河南墜子演員沈洋,相聲演員張志強、康有純,口技演員劉廷凱,青年曲藝演員李菁、何沄偉、楊菲、張曦文、楊惠喬、李想、王樹才,三弦伴奏名家馬小祥、王鋒,相聲新秀張天雷、于磊,快板書新秀郭迎歡,青年創作人員回想等。這當中既有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的中堅骨干,也有屢獲“新人獎”的青年才俊,更有斬獲“節目獎”的創作型人才。他們為北京曲藝團更好繼承、發揚北京曲藝優良傳統,吸收、豐富民族文化藝術精髓,體現京味兒曲藝藝術風格的傳承發展貢獻力量。由此,北京曲藝團被外界譽為北京曲藝的“大家族”,中國曲藝的“人才庫”。
不僅如此,北京曲藝團還不斷涌現出大量富含純正京腔京韻和濃厚京味兒文化的優秀作品,如情境鼓曲《尚·韻》、舞臺喜劇《我不是保鏢》、章回鼓書《古城暗戰》、京味兒舞臺喜劇《手藝》、相聲劇《師·父》《藝高人膽小》、曲藝情境劇《小區小事》、大型鼓曲演唱會《重聽經典》及眾多主題新作品專場演出。展望未來,北京曲藝團將充分發揮曲藝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接地氣兒和“小、快、靈”的文藝輕騎兵作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力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業曲藝藝術表演團體。
聽北京曲藝,可以體會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新北京的歷史巨變;看北京曲藝,可以領略傳統藝術的魅力與時尚文化的風采。北京曲藝是一幅市井風俗的歷史畫卷,是一本世間萬象的百科全書?;謴徒ㄖ坪蟮谋本┣噲F更是觀察北京、欣賞北京、體味北京的一個嶄新窗口;它將是琴鼓板弦的“陶然亭”,說學逗唱的“大觀園”。